巴西松的形態特征
巴西松(學名:Araucaria angustifolia)是南洋杉科南洋杉屬的常綠高大喬木,其形態特征明顯且獨特,具體如下:
樹干與樹皮
樹干:筆直呈圓柱狀,高度可達25-50米,胸徑(樹干離地面1.3米處的直徑)可達0.9-3.8米。在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州新佩特羅波利斯附近,甚至發現過高達45米、胸徑3.8米的巨樹。
樹皮:褐色,受傷時會流出白色樹脂,受傷部位顏色柔和而紅潤。樹皮橫向具條紋,質地厚實,可深達15厘米,為樹木提供保護。
枝葉
分枝方式:分枝水平,枝條以4-8輪生排列成杯狀圓錐形圍繞主干,下部枝條會自然脫落,老后樹冠呈傘形,整體形態莊嚴而壯觀。
葉片:
形狀:銳尖,針狀披針形,中脈清晰可見,通常成對生長。葉片厚實,呈鱗片狀三角形,長30-60毫米,寬6毫米,基部寬5-10毫米,邊緣鋒利。
顏色:深綠色,部分葉片表面覆有白霜,增添了層次感。
排列:可育小枝上的葉濃密螺旋狀排列,非常短,下面具突出的氣孔,有助于氣體交換。
壽命:葉片可生長10-15年,覆蓋除樹干、老枝外的樹體大部分,形成茂密的樹冠。
球果與種子
繁殖方式:雌雄異株,雄球果和雌球果分別生長在不同的樹上。
雄球果:
形狀:橢圓形,最初長6厘米,花粉釋放時擴展至10-18厘米長、15-25毫米寬。
功能:通過風力傳播花粉,完成授粉過程。
雌球果:
形狀:球形,直徑18-25厘米,授粉后2-3年成熟,每個球果重1-3千克。
結構:成熟后破裂釋放種子,每個球果包含100-150粒種子。
種子:
形狀:楔形,長約5厘米,堅硬的外殼呈深棕色,內部松子呈乳白色。
傳播:由動物(如蔚藍松鴉)散播,或通過重力自然掉落。
整體形態與生態適應性
樹冠:尖塔形,分枝水平展開,枝條輪生成杯狀圓錐形,小枝4-8個一輪生排列,整體形態優雅莊嚴。
生態適應性:
光照:喜光,需充足光照以維持良好生長。
空間:植株高大,單棵種植空間需6×6米以上,避免過密種植影響光照通風。
氣候:耐干旱、耐貧瘠、耐寒耐熱,能耐受-20℃低溫或45℃高溫,針葉表面附有防凍生物蠟,防止凍傷。